近年来,平和县针对“高端人才引进难、本土人才流失多”的现状,努力践行“乡村振兴重要因素是人才振兴”的理念,全力实施“柚都人才回归工程”,运用扶持、培育、激励等途径,打造平和青创人才驿站,推动本土青年人才资源“回流”。2018年建站以来,已吸纳70多家会员企业、1000多名外出青年人才进站创业,创造就业岗位达1000个以上,会员企业年交易体量达2亿元,为平和老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成为平和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生力军”。3月13日,《光明日报》以《青春驿站 扎根乡土》为题,对平和县青年创业驿站进行了报道。4月份,平和青创人才驿站作为“草根级”人才驿站,从众多高层次人才驿站中脱颖而出,成为漳州市唯一一家首批省级人才驿站示范站。
一、精心建站,集聚“归来凤”
聚焦外出大学生、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外出人才,抓好人才“引、育、用”工作,打造青年创业的“希望之巢”。
一是引才回归,返乡创业。大力实施“柚都人才回归工程”,出台人才新政《“柚都英才”聚集计划》,并制定13份配套政策,打造形成“1+13”的人才政策体系。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柚都“平和创客”创新创业大赛,吸引县内外311个项目参赛,建立返乡青年创业“一站式”行政审批服务专窗,开通创业绿色通道。2019年以来,先后有300多名外出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如,“大地之子”陈斌鑫大学毕业后返乡开启蜜柚众筹销售新模式;“电商达人”周志忠毅然返乡创业,把家乡农产品推向全国;创业青年阮志军放弃厦门高薪工作,返乡创建“联合农服”平台服务三农。
二是部门协同,合力建站。县委人才办、团县委主动介入、因势利导,创建平和县英才青年创业协会,建立平和青创“人才驿站”。县委组织部拨付2万元建站经费,并提供平和党群服务中心作为驿站活动场所,指定科技副县长为驿站顾问,县税务局、司法局、行政审批局、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服务、开设讲座,推动“人才驿站”建设。
三是一站多点,拓展空间。驿站创造性实行“一站多点”的建站模式,有效拓展驿站的活动空间、辐射范畴和服务外延。一站,即“人才驿站”总站,用于驿站日常办公及小范围交流培训。多点,即根据行业类别、地域归属、功能属性,在县内外建立10个“人才驿站”服务点,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活动、有成效,注重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人才驿站服务质量。
二、优化管理,助推“凤高飞”
建站以来,青创“人才驿站”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发展主题,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之人才振兴,多措并举,大力开展人才交流、辅导培训、人才项目对接等专业服务,助推返乡创业青年“展翅高飞”。
一是内引外联,强化创业服务。对外积极组织创业青年与外地商会、协会学习交流,借鉴成功经验,对内做细做实创业青年沟通交流、培训学习和对接政府资源。截至目前,驿站共举办交流会50场,组织外出参观交流和招才引智活动20余次,参加人员1000多人次。为驿站青创企业争取国家、省市项目4个,项目和政策扶持资金近500万元,青创协会会员的企业年交易体量增至2亿元。
二是对接人才,凝聚创新动力。先后组织创业青年参加12场次人才项目对接会、招聘会,与专家面对面谈项目、谈合作,为站内青创企业高质量发展集聚“第一资源”,先后引进国家级专家2名、省市级专家8名,与9家省内企业签约合作,为驿站成员项目提档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项目支持。
三是抱团互助,共促项目成长。发挥我县蜜柚主导产业优势,以柚茶为中心,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交流互促机制,形成旅游开发、农业种养、柚茶深加工、电子商务、文创等产业发展生态圈。建立“成员挂钩帮扶”制度,引导上规模企业挂钩帮扶初创企业,高学历成员帮助低学历成员,取得良好成效。如,台湾青年杨曜祯在我县种植75亩兰花,因缺乏线上销售渠道,销路成问题,人才驿站副站长周志忠帮其对接电商平台,打开线上市场。又如,霞寨镇青年周长城创办朝天岭家庭农场养殖野猪,因文化水平较低,农场管理较为混乱,驿站安排经验丰富的杨武汉与其结对帮扶,帮助农场逐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营业额逐渐上升。周长城本人在平和县举办的创客大赛中荣获优秀奖,考上了省农业职业学院函授大专文凭,还在驿站里收获了爱情。
三、坚守初心,反哺“桑梓情”
积极引导青创会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扎根农村、创新农业、服务农民”的誓言,为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努力和贡献。
一是促进产业发展。积极引导青年创业人才发挥敢于创新、敢于尝试优势,大大延展平和蜜柚和白芽奇兰两大主导产业的产值。通过供应链、电商等新兴营销手段,每年销售柚茶达2万吨以上。建立智慧果园1万余亩,开启果树认养和产品众筹模式提前打开销路,鲜果价格提高达300%以上。开发蜜柚白兰地、蜜柚果脯、蜜柚膏等一系列蜜柚深加工新产品,有效提高蜜柚的附加值。柚之乡食品有限公司游香平在“万人计划”专家朱博的帮助下,开发出蜜柚果脯、蜜柚膏、蜜柚饼等一系列蜜柚深加工新产品,有效提高了蜜柚的附加值。晨晖茶场在青创成员的帮助下,开启供应链与电商结合销售模式,将中国女排专用茶销往俄罗斯。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注重农村实际,充分发挥返乡创业青年在资产、资源、资金方面的优势,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助推乡村振兴,共组织慰问精准扶贫户65人次,发放慰问金7.8万元,青创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帮助13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如,人才驿站副站长周志忠带领青创电商人才到平和职校兼任电商课程外聘教师,弥补职校电商教师资源不足的短板。返乡大学生陈贺通过创业导师的辅导,建立智慧果园,并带头集资修路,打通村里蜜柚运输通道,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创业青年吴锦林在驿站的帮助下,对接蜜柚鲜果出口业务,与果农合作建立蜜柚出口基地,指导科学用肥施药,提升蜜柚品质和价格。驿站站长阮志军创建全省首个农资交易平台“联合农服”,降低平和果农种植成本15%以上。有着10多年打造景区经验的杨武汉热心乡村旅游事业,先后为平和县蔡家堡、钦峰园、印象半径等乡村旅游景区提供免费的规划策划服务。
三是履行社会责任。疫情期间,积极组织青创协会企业筹集近100万元防护用品、食品捐赠防疫一线,50多名青创成员自发参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同时聚焦脱贫攻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无偿制作产品推广系列短视频12期,在抖音、快手等平台累计点击量突破达1.6亿次。开展网络营销课程“云培训”,组织青年创业企业利用直播带货新渠道,帮助群众线上销售茶果等农产品,销售额达3685万元。
来源:平和乡村振兴
供稿:中共平和县委组织部
中共平和县委乡村振兴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