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福建省两会正在召开,省人大代表陆盛彪动情地给三剑客讲起了电影《长津湖》里一个十分震撼人的场景。
天空中飘飘荡荡落下一片片白色的雪花,周边全是坚实的寒冰,敌人正十分警戒地向前走去,而趴在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始终保持着全神贯注的准备作战动作,一动不动。这是电影《长津湖》里还原“冰雕连”的场景,这群最可爱的人来自第20军,从闽东走出。
省人大代表陆盛彪说,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20军、26军和27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从而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其中,由张翼翔率领的20军(含58、59、60师)是长津湖战役主力部队之一,这是一支源自闽东红军并发展壮大的部队。
▲电影《长津湖》海报
第20军是一支历史悠久、屡建殊勋、英雄辈出的部队,源自1932年9月福建"兰田暴动"后诞生的闽东工农红军。
第20军的建制史上,有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从番号就可以看出,这是我军一支骁勇善战的王牌部队。
第20军的建制史上,有过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从番号就可以看出,这是我军一支骁勇善战的王牌部队。
渡江战役前全军统一番号时部队被编为第20军,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一级英模人数居全军之首。
省人大代表陆盛彪建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发掘福建这些为了共和国牺牲的革命先辈的故事,通过创作成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传播福建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
2021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绝密使命》重点围绕龙岩伯公凹交通站,讲述中央红色交通线的故事,这段尘封80年的历史搬上屏幕后,吸引了全国观众的视野。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支援中央苏区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中共中央建设的一条绝密中央红色交通线上,地下交通员用信仰、忠诚、智慧和勇敢缔造了不朽的革命传奇。这条红色交通线行使着向苏区输送人员和紧缺物资,从苏区向上海党中央运送经费和情报的绝密使命。中央红色交通线成功护送了周恩来等共200多位中央领导人和党的重要干部,创下了所有被护送的领导同志全部毫发无损地从上海到达苏区的奇迹。毛泽东主席评价这条秘密交通线时说,“交通线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
省人大代表傅天龙建议,积极培育壮大我省红色旅游市场,可以通过提升红色讲解员的待遇和培养力度,在红色景区、博物馆利用科技赋能、结合非遗文化做好红色旅游、政府发放旅游消费券等形式促进福建红色旅游和红色故事传播,也可以推动乡村振兴。
福建是革命老区
党史事件多
红色资源多
革命先辈多
2022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建设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下面通过几件物品了解和福建有关的党史事件。
故事发生在1933年,叶飞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特派员的身份在福安城外狮子头渡口客店与中共地下党接头,遭到国民党特务突袭。叶飞头部中弹倒下,特务搜去他身上的手枪和笔记本,发现叶飞仍活着,又冲上来连开三枪才离去。奄奄一息的叶飞后来被附近群众发现并送到根据地,受当时的医疗条件所限,医生只取出叶飞头部和臂部的子弹,留在胸部的子弹没能取出。就这样,这颗子弹伴随着叶飞的一生,见证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926年,共产党员朱积垒在毛主席主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在家乡平和县上坪村成立福建省第一个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蒋介石大量捕杀共产党员。为反击国民党的疯狂屠杀,挽救革命危机,中共平和县委于1928年召开全县农会会员大会,决定组织武装暴动并成立了以朱积垒为首的暴动指挥部和农民自卫军。
1928年3月8日,以朱积垒为总指挥,在平和县长乐乡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八闽第一枪”,史称平和暴动。
黄庭春,顺昌人,1949年5月参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车独立六团战士,抗美援朝时期赴朝参战,立过战功,1952年退伍。1983年黄庭春逝世后,他的妻子因为一份刻骨的念想,始终没舍得把这件破旧的大衣丢弃,而是一直当作“被褥”加在被子上方使用着。正因为有着这份深入骨子里的爱,才使这件军棉大衣得以保存。
这件不平凡的志愿军棉大衣,曾被福建省纪念建军90周年革命文物联展选中,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隆重展出,还被编入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八闽军旗红——福建省纪念建军90周年革命文物联展图集》一书。